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将其职务便利的侵吞国家或单位的资金、财产行为。挪用公款是一种极端追求个人利益的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法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共财产秩序,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一项十分严重的犯罪行为。那么,挪用公款金额多大判刑呢?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应当由法院判处刑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这个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小于一定金额的,是可以免于刑罚的,但是依照《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判刑期限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这就意味着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判断的界限是相对粗略的。而挪用公款数额巨大的犯罪行为,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应当根据不同罪犯实际情况来判断,比如其职务、人身情况、作案手法等等。在判刑时应当全面考虑被告人的人格因素、作案动机、行为过程、犯罪后的表现等因素。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最高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挪用公款犯罪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无论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还是数额巨大,都是属于侵害公共财产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让犯罪者得到法律的制裁,还被侵权者以及国家一个公正公平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