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挪用公款,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其性质属于财经犯罪。据我所知,在我国刑法中,关于会计挪用公款的犯罪标准和量刑标准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的。
首先,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会计挪用公款是一种贪污罪,其行为形式是将单位财产据为己有或者非法占有、转移、挪用单位公款等,给国家、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会计挪用公款行为的数额是判断其是否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金额在一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较轻的,可以处罚金、警告或者严重警告;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因此,数额在一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挪用公款行为是构成犯罪的底线。
最后,还要考虑多种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如犯罪行为的持续时间、犯罪者的主观故意、犯罪行为的后果等,这些因素都将对量刑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如果犯罪者挪用公款金额较大,持续时间长,并且有严重后果,那么其罪行将被认为较为严重,可能被判处较长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综上所述,会计挪用公款犯罪的最低金额是在一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体的犯罪标准和量刑标准则需要按照具体的案例来决定,这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要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杜绝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