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是离婚过程中重要的法律文件,其对双方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进行约定。离婚协议书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否能够司法确认需要根据各地的法律规定来判断。
在中国,离婚协议书仅仅具有民事效力,未经司法确认仅能作为民事协议处理。民事协议的约定不涉及法律的强制力,当其中的约定与法律规定不一致时,法律规定应当优先适用。因此,离婚协议书只有在司法确认后,才能够具有强制力,能够在法院执行。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协议书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进行司法确认:
一、夫妻双方自愿协议,且不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监护权等问题;
二、夫妻双方自愿协议,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监护权等问题,但未盈利民事法律行为能力;
三、夫妻双方在诉讼过程中达成和解协议,且未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确认离婚协议书时,法院除了要求离婚双方在协议中的各项权利义务得到平等体现之外,还会对涉及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等问题进行审查。如发现协议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不符合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法院有权驳回离婚协议的司法确认申请。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书能否司法确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离婚双方应当在制定协议书时合法、公正地对待对方,确保协议合法有效,进而取得司法确认,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