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公务员或者其他公共职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应用于公务支出的公款挪用于非法的个人用途,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使用、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属于贪污罪的一种,是一种犯罪行为。依据法律程序,在我国,挪用公款罪是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调查的,调查出违法事实后,将其移送给相关部门进行审理和判决。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罪的立案程序如下:一是公安机关收到刑事举报、检察机关转案等线索,立即着手进行立案调查;二是公安机关对嫌疑人的身份、案发地点、作案手段等进行调查、取证;三是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提取证据,对嫌疑人进行审讯,并将审讯结果提交给相关部门;四是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在法庭上进行庭审,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
总之,挪用公款罪是一项涉及公共财物和公共权益的严重犯罪,对于侵占公款的行为,除了要求嫌疑人退赃外,还需要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