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夫妻在离婚期间自愿达成的一项协议,其签署意味着双方就离婚财产分割、抚养子女和探望子女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离婚协议签上字就生效吗?其实,离婚协议的生效不是简单地看是否签署,而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程序。
1、离婚协议签署要符合法律程序
离婚协议要生效,必须符合我国家庭法的规定。家庭法规定,离婚协议在生效前必须经过以下步骤:
(1)草拟离婚协议:离婚双方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草拟离婚协议,约定离婚时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事项。
(2)签署离婚协议:草拟完毕后,双方应当在公证机关或与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地区协商签署离婚协议。如果没有签署离婚协议,则该协议不具法律效力。
(3)办理离婚手续:双方应如实申报必要的财产、负担的债务等情况,并依据协议办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手续。
2、离婚协议必须公证、司法确认
离婚协议签署后要生效,还需要进行公证或司法确认。公证是指公证机关对离婚双方签署的离婚协议进行公证,并将公证证书加盖公章,证明离婚协议的真实性和效力。司法确认是指协议达成后,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离婚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对协议进行审查,确认协议是否合法有效,依法发出离婚证书。
3、离婚协议生效后即产生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公证或司法确认后生效,其效力等同于判决书。离婚协议生效后,离婚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如果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协议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而且能够对以后的问题产生有利的影响。
总结一下,离婚协议签署只是协议达成的前提条件,只有经过公证或司法确认后才能生效。所以,离婚协议签上字并不等于生效,仍然需要符合法律程序的规定才能够使离婚协议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