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集体组织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公款的行为。挪用公款的情况一旦被发现,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的不同,判决的刑期也会有所区别。通常来说,挪用公款额度在5000元以下的,判处拘役3个月以下或者罚金;挪用公款额度在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判处拘役3个月以上1年以下或者罚金;挪用公款额度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判处有期徒刑1年以上7年以下并处罚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有期徒刑7年以上并处罚金。
以挪用公款6000元为例,其数额不是非常大,但是也不是很小,属于在刑法中被量刑最为重要的一个数额界限。如果构成犯罪,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其判决的刑期是在拘役和有期徒刑之间。但也要看具体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和情节轻重等因素的综合评判。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属于严重侵害国家利益和人民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不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且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和负面影响。因此,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任何人都应当尽可能地遵守法律法规,切勿触犯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