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指的是职务上的人员将其管理的公共资金用于个人支出或其他用途。这种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侵害了纳税人的利益,对公共财产造成了损失。因此,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法律是严格禁止并将予以处罚的。
挪用公款多少金额会被判刑,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超过5000元,且不构成犯罪的,需要依法纪律处分。若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若挪用公款数额超过财政行政管理机关规定的标准,构成犯罪的,则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具体而言,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且数额巨大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较大的,应当判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较小的,可以处以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尤其是对于公职人员而言,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若发现此类行为,需要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加强监督和打击,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