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是夫妻双方在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向有权机关申请离婚,并通过法律程序完成离婚手续的一种方式。协议离婚过程中,双方需要就财产分割、抚养孩子、探视、赡养费、财产分割等问题进行协商,并签署书面协议。协议离婚是否生效,是否具有法律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协议离婚需要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完成离婚手续,并经过有权机关的审核和认可才能生效。在中国,夫妻双方需要到当地人民法院进行离婚登记手续,并提交离婚协议书、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材料,经过法定的审查和公告期后,才能获得法院颁发的离婚证书,从而完成离婚手续。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协议离婚才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离婚协议书是协议离婚的核心文件。协议离婚协议书是夫妻双方自行协商达成的离婚协议内容。其中包括对孩子抚养、探视、赡养费、夫妻共同财产等的规定。离婚协议书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因此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离婚协议书中涉及不合法或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则离婚协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不会被法院认可和执行。
最后,协议离婚前后夫妻双方的行为是否合法,也是协议离婚是否生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双方一方在签订离婚协议书前未告知对方实情,或者采用欺诈、威胁等不当手段达成协议,则离婚协议便无法生效,夫妻双方还需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相关问题。
总之,协议离婚必须经过法定的审查程序,并达成双方自愿的协议。只有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的离婚协议书才具有法律效力,且离婚手续需完成后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