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是指政府为了依法依规拆除违建或抗震等需要而安排的安置住房。在拆迁过程中,房屋所有权发生改变,原来的房屋业主需要将房屋移交给政府,并在后续得到政府的配套安置房以替代原有的住所。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原来的房屋业主可能无法拿到配套的安置房,比如安置规划调整、暂时不能拿房等等,这时候卖掉待安置房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选择。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待安置的房屋并不属于原房屋业主,不能自由买卖转让。因此,如果他们想出售待安置的房屋,需要先获得政府的同意,同时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具体来说,他们需要与政府部门核对个人资料和房屋信息,以确保待卖房屋不存在法律问题和纠纷。同时,他们也需要遵守国家和当地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房屋的买卖交易合法有效。
其次,待安置房屋的卖价会受到一定限制,这是由拆迁政策和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在政府安排的拆迁安置中,房主实际上是拥有了一种权利,即待安置房屋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因此,他们在卖待安置房屋时,不能高于政府规定的评估价值,否则会违反法律法规,而且会影响待安置房屋的后续安置事宜。
此外,对于想要卖掉待安置房屋的房主来说,也要注意自身的利益和风险。由于待安置房屋与政府相关,房主很难将待卖房屋作为抵押物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且待安置房屋的卖价又具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卖房所得价钱一般不太高。同时,房主在卖掉待安置房屋的同时也要注意法律风险,因为在一些案例中,买方往往可能无法获得相关的财务和房产信息,导致买卖双方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总的来说,卖掉待安置房屋是一种有风险的做法,不是所有原房屋业主都能成功地达成交易。如果实在有需要卖掉待安置房屋,房主需要充分了解相关规定和权益,以免在卖房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和经济损失。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与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