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务员或其他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将公款用于个人或非法目的,这是一种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共财产的使用和管理,破坏了公共机构的正常运转,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处罚。
在我国,挪用公款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而惩处的方式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种方式。
行政处罚指的是对于公务员和其他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因挪用公款而违反职责的,可以给予纪律警告、撤职、降职、开除、罚款等行政处罚。而且挪用公款情节严重的人员,还可能被追究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刑事处罚指的是由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属于刑法所规定的罪行之一,则需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根据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缓刑等刑罚。
针对挪用公款的违法行为,我国政府对其有着严厉的惩处和治理。政府部门已经建立了监管和惩处机制,严格制定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加大了对于挪用公款行为的查处力度,力求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