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公权力机关以职务便利,将公共财产占为己有或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既有违法性,也有道德败坏性,因此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法律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依照我国刑法,挪用公款可被定为贪污罪或渎职罪等。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与挪用公款的金额大小成正比,在数量较大或者涉及重大利益的情况下更应该受到严惩。
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是会导致没收财产的。
此外,从道德角度来讲,挪用公款会让人失去信任,影响职业生涯,甚至会影响家庭和社会关系。因此,在处理这种犯罪行为时,应考虑到犯罪者所导致的社会负面影响,既要让其得到应有的处罚,也要通过鼓励道德行为和加强监管来预防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