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依法享有的用于建房居住的土地,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宅基地的数量、面积、性质等往往都有一定的规定,下面介绍一下关于农村宅基地量的相关规定。
首先,根据《农村宅基地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人口数量、农村居住区分布、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布局,采用统一的测量标准,统一颁发宅基地证。”也就是说,宅基地的量应该是按照规划布局、人口数量等因素来决定的,而这些规划布局应该是经过上级政府审核通过的。
其次,根据《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关于做好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农村宅基地的最小面积和最大面积分别是60平方米和180平方米。不过,如果农户家庭人口较多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宅基地的面积。有时候,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每个地区的情况可能不同,也有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测量标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宅基地不同于农田,不能随意买卖或作为抵押品。宅基地使用权也不可以转让,不可以用于其他的商业用途。农户应当按照规定合法合理使用宅基地,不得违规变更用途或者随意转让,否则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应该按照规划布局、人口数量等因素来决定量的大小,不同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测量标准。在使用农村宅基地的时候,农户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合法合理使用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