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划定的,供农民住房和生产经营所用的土地,它具有永久性、不可转让、不可抵押、不可转用等诸多限制性质。根据《农村宅基地管理条例》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免费使用宅基地,但不得转让、抵押、出租。而个人只能免费使用,但不能卖、租、借、抵押。因此,农村宅基地是不能被卖的。
然而,最近公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了农村宅基地确权问题,即允许经过确权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和抵押。一些地方政策上也开始探索允许宅基地流转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村里卖农村宅基地成为了可能。
但是,宅基地的流转仍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并且需要村民议事决定。因为宅基地是集体土地,村民必须经过集体所有权的决定才能实现流转。此外,宅基地有严格的限制性质,流转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条件,如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能影响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等。同时,宅基地的流转对于村民和农民来说需要有明确的利益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目前来看,村里卖农村宅基地并不可取,但确权后的宅基地流转或许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应该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和管理,以更好地保障农民的产权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