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和村里的概念是不同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村里指的是自然村的范围,包括村民居住的房屋和周围的村庄环境,而农村宅基地则是指农村居民用于自己居住和生产的土地。
首先,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上享受的权益,属于土地使用权的范畴,而村里则是指既包含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又包含其他一些村级公共设施,如村委会、文化活动场所等。
其次,农村宅基地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如规定了宅基地面积、用途、归属等具体要求,而村里则是相对宽松的。农村宅基地的控制标准是建立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的,是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农民利益而制定的规定。而村里的建设,虽然也有一定标准,但没有特别严格的审查和管理。
第三,农村宅基地具备较高的使用权和转让权,农民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收益。而村里则不具备这样的权利,只是作为生活、交流的场所。
总之,虽然农村宅基地和村里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但在法律和经济层面上,它们是有差异的。对农村宅基地的保障和管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村里的管理和建设,营造更好的村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