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拆迁安置宅基地指的是在城市或农村地区,一些居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了房屋,并且这些土地不是通过政府的拆迁安置计划取得的,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比如赠送、继承等方式。而这些非拆迁安置宅基地是否违法,需要根据当地土地法规来进行判断。
在中国,关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通常,公共土地归国家所有,而集体土地和农民私有土地归属于当地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政府会通过拆迁安置计划,将原先居住在拆迁区域内的人,安置到新的居住区域内。
因此,如果一些居民在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在集体土地或私有土地上建造房屋,就会涉及到违法建造的问题。根据中国的土地管理法,未经批准或违反规定,占用集体土地或私有土地建房的,应当依法予以拆除,并依法追缴非法所得。
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一些习惯法律,使得非拆迁安置宅基地得以存在。比如,部分村庄根据自己的传统村规民约,在村民中间口头传递和实施土地使用权的规定。一些居民可能会通过继承、赠送等方式获得非拆迁安置宅基地,并在村庄中享有相应的使用权。这种情况下,如果土地使用权已经得到村委会或者村民小组的认可,那么非拆迁安置宅基地并不违法。
总之,非拆迁安置宅基地是否违法,需要根据当地土地法规进行判断。如果建造房屋的土地确实是私有土地,并且土地使用权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那么非拆迁安置宅基地就不会被视为违法。但如果非拆迁安置宅基地侵犯了集体土地或私有土地的所有权,违反了相关的土地法规,那么该建筑就是违法的,需要依法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