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指离婚双方在离婚前达成的一份书面协议,包括对财产、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具体事项的约定。如果离婚协议双方都签署并经过公证,就可以作为离婚诉讼的重要证据。但是,如果一方未履行协议内容,另一方就可以起诉要求执行或要求变更协议。
那么离婚协议多久可以起诉呢?一般来说,离婚协议在签署之日起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未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另一方可以随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协议或者变更协议内容。同时,离婚协议约定的内容如果涉及到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方面,也需要在法定时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来说,如果离婚协议约定了对子女抚养的具体要求,例如父母间共同抚养子女,那么如果一方未按协议要求执行,另一方可以在离婚协议签署后的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协议。如果离婚协议约定财产分割,那么双方需要在签署协议后两年内提起诉讼。
因此,离婚协议双方在签署协议时一定要认真思考,确保协议内容可执行、合理,并经过公正的公证,以避免后续的纠纷。如果确发生了纠纷,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根据协议内容以及法律规定,合理维护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