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对于这种犯罪行为,法律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判罚。通常情况下,会计挪用公款被定性为贪污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其犯罪的情节和后果将决定被判的刑期。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其管辖范围内的财物、财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定为贪污罪。而挪用公款罪则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刑期都较为严厉,最低刑期为3年以上,最高可以判处死刑。
在实际审判中,法院将根据犯罪的情节和后果综合考虑,对被告人进行判罚。如若被告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小,属于一般性贪污或者挪用公款的情节,那么可能会被判处3-10年的刑期。如果被挪用公款金额较大,或者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和损失的,那么将会被判处10年以上的刑期或者无期徒刑。
总之,会计挪用公款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为了避免这种行为发生,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岗位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诚信度,确保公司的财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