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个人或单位以违法手段占有或使用国家、集体或公共财产,造成财产损失的行为。对于挪用公款者,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必须加以严惩,以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挪用公款多久定罪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罪或受贿罪中的一种,因此定罪和处罚的标准和程序是与这两种罪行相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应予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一般是指五万元以上;情节严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情节特别恶劣;2、挪用公款时采用了欺骗、贿赂等手段;3、挪用公款给国家利益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4、犯罪后不退还公款,或者不愿向组织坦白,情节特别严重。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的定罪和处罚标准是相对比较严格的。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数额大于五万元就可能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重要的是,这只是定罪的标准,如果情节严重,即使数额小于五万元也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必须予以打击和惩治,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权益。对于挪用公款者,我们要坚决依法严惩,绝不能让他们逃脱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