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村民在农村土地上建造住宅、厕所等民用建筑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法律规定不完善,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问题成为一大难点。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政府部门介入确权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推行宅基地确权工作,为村民提供登记、备案、调查等方面的协助服务和工作指导。政府部门还应该督促和加强宅基地法规的推行与实施,保证合法的宅基地不被侵害和侵占。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强拆、霸占宅基地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罚力度。
二、村民组织维权
由于宅基地存在不少法律漏洞,政策也不完善,因此,村民组织成立自发的维权组织,来维护自己的宅基地权益。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政府完成宅基地的登记调查,为宅基地拟定合法规划,促进宅基地的保护,防止宅基地的非法被占据。
三、法院介入处理
如果村民和相关部门无法处理宅基地争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通过合法途径来解决宅基地问题。因此,加强法域意识,提高民众宅基地诉讼素质及准备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是应对宅基地争议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开展教育宣传
针对宅基地与规划等问题,开展教育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要为农村宅基地的保护提供宣传,让村民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宅基地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的框架下,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保障宅基地权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政府、村民、法院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保证农村宅基地问题的合法化和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