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将属于国家或者集体的资金或者财产作为个人或者其他机构的私有财产使用,挪用的行为属于职务罪行。挪用公款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影响了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因此,对于挪用公款行为,法律必须予以严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主要依据是刑法第271条和第272条。依照这两个条款,挪用公款情节轻重不同,最高可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
而对于挪用公款总量七千万的情况,刑法规定,被判处的刑罚应该较重。七千万元不仅是一笔庞大的数目,而且涉及到公共财产的利益,属于情节较为严重的罪行。
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作判断,并考虑被告人的犯罪动机、情节和表现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灵活的裁量。但一般来说,挪用公款七千万以上的案件,最低也应该处以5至10年有期徒刑。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强化法律的约束力,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加强对经费卡以及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保护公共财产的安全,切实防范挪用公款行为的发生。只有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