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的程度,则可处以刑罚。
具体来说,在我国刑法中,挪用公款被列为贪污罪的一种,其犯罪构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挪用人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被挪用的款项必须是属于国家机关的公共财物,且挪用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造成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损失。
对于涉案款项的金额条件,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下属于轻微犯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属于一般犯罪,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万元以上属于严重犯罪,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因此,挪用公款一万的情况属于轻微犯罪,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但是,具体的量刑仍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如犯罪情节、自首情况等等。同时,司法实践中也有一定的裁量权,因此最终的处罚结果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不管涉案金额有多少都是不被法律所容忍的,必须予以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