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不论数额为多少,只要属于挪用公款,就是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合作社、城镇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的负责人或者从业人员,为非法占有本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挪用单位或者个人存款、汇款、有价证券等货币资金的行为。不管挪用公款的数额是多少,都会被视作犯罪行为。常见的挪用公款罪的数额一般为50万元以上的犯罪行为,当然也有一些规定低于50万元的情况,比如破坏地质资料罪,规定数额只有1万元以上即可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严重影响国家机关、企业和社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不仅影响了政治、经济的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因此,挪用公款要被公认为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挪用公款的罪与数额大小无关,只要能够证明属于挪用公款行为,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而罪犯可能会面临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严重的惩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不论数额多大,只要有挪用行为就是犯罪。遵守法律、诚信做人,珍惜公款,不挪用公款,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