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离婚双方经过协商达成的一份协议书,包括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财产归属等事项。离婚协议在法律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首先,离婚协议的签订必须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经过协商达成的结果。这种自愿协商的方式是法律所承认的一种方式,因此离婚协议签订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其次,离婚协议的签订应符合司法程序的规定。在我国,离婚协议签订后需要通过法院审查认可,方可生效。法院审查离婚协议的主要目的在于确认离婚协议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是否涉及到违反公序良俗的问题,如果符合要求,则可以认可离婚协议的效力。
另外,离婚协议所约定的事项应符合法律规定。比如,子女抚养费的约定应符合《婚姻法》对此的规定;财产分配的约定也应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离婚协议约定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则离婚协议在该部分内容上是无效的。
最后,离婚协议在法律上具有排他性。一旦离婚协议生效,就会取代婚姻关系中原有的规定,成为双方之间约定关系的唯一依据。离婚协议的效力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同时也使得离婚双方可以自由地限制彼此的行为。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在法律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具体效力的范围取决于协议的内容以及签订形式的合法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协议的签订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行为,需要双方谨慎对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