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徽省的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安徽在宅基地确权工作中付出了不少努力。
宅基地确权是指将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细化到个人名下的过程,这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增强农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于2015年启动宅基地确权工作,采取政府培训、群众咨询、征地拆迁、数据核实等多种方式,力求确权工作取得实效。
在确权工作中,安徽省既注重总量确权,也注重质量监控。据披露,全省共确权宅基地1273万宗,总面积达到2824.4万亩,占全省农村宅基地总数和总面积的85.5%和86.3%。同时,宅基地确权过程中,安徽省加强数据核查和审核,严格执行村民自愿申请、家庭真实住人等门槛,确保宅基地确权工作真实、准确、规范。
然而,宅基地确权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部分农村居民对宅基地确权的意义和作用缺乏充分认知和理解,因此不积极参与申请和核查,也存在数据不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宅基地确权后的后续问题,如土地流转、公共设施建设、集体经济收益等,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规范。
总的来说,安徽省在宅基地确权工作中取得的进展还是比较显著的,但仍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管理和服务保障,落实好宅基地确权后续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进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