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犯罪行为之一,该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以公务或职务之名义,通过窃取、转移或挥霍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资金的方式,造成国家、集体或者个人利益的严重损失,从而构成了犯罪行为。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较大,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120万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该行为已经构成挪用公共财产罪。根据该罪的相关规定,如果公款挪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将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判决,同时在该罪的相关规定中还规定,“在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工程建设中,挪用、骗取公共财产100万元以上的,应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因此,对于挪用公款120万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挪用公款的金额及情节严重程度来判定刑期。如果案情严重,将受到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判决,并将严格执行没收财产的规定。但如果该犯罪嫌疑人能够认罪悔过,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并且没有其他严重的加重情节,也有可能被减轻判决。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项十分危险的行为,不仅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公务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挪用、转移或挥霍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资金,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对于那些挪用公款的犯罪嫌疑人,如果认罪悔过,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处理,也许还有机会得到减轻刑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