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取得的居住用地,属于一种特殊的土地使用权。它来源于集体土地,又归属于家庭,保障居民住房权利,是乡村建设和农村治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农村传统文化中,土地是祖业,给了农民们极大的切身感受与情感认同。宅基地作为集体土地上赋予农民的使用权,虽然在法律上并不属于“祖业”,但由于其所代表的实际利益与文化属性,已经成为当代农民认为重要的祖业。
宅基地并不是绝对私有,一旦公益需求需要,政府有权收回,并通过合法途径进行补偿和安置。但是,宅基地不是动产,不可以卖、不可以抵押,几乎不会流失,更不会被“卖空”。
因此,农村宅基地属于祖业的说法具有一定合理性,既有法律依据,又得到农民们的情感认同。在宅基地保障政策落实中,应该忠实贯彻政策宗旨,尊重民间文化传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保障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满足农民居住和生活需求,弘扬农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