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挪用公款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其罪行涉及到财政收支的严重失衡和公共财产的丧失,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稳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会计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应该严格打击,依法惩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会计挪用公款罪的刑期通常为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可以加以罚金的刑罚。
具体来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会计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属于贪污罪。对于贪污罪,根据其犯罪情节轻重、造成的危害程度、抗拒执法行为等因素,在其最高和最低刑期之间进行判决,最高刑期一般在二十年左右。而针对会计挪用公款的情况,根据犯罪的情节、数额大小以及被挪用公款的性质和用途等因素,惩罚程度上会有一定的区别。
其中,会计挪用公款数额为600元以下的,属于轻微违法行为,一般处以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如果涉及的金额在600元以上,但未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一般指金额在5000元以上),则会被认定为违反行政管理的轻微犯罪,可给予行政拘留或罚款等相应的处罚。但如果会计挪用公款数额超过5000元,则属于刑事犯罪范畴,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法律定性和刑事惩处。
综上所述,会计挪用公款应该受到有效打击,保护公共财产和维护社会秩序,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引导和监督,避免类似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