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已经有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挪用公款,那么一旦被发现,就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无论是法律责任还是道德责任。那么,如果挪用公款后归还,究竟如何判定呢?
首先,挪用公款后归还并不会减轻刑罚。因为挪用公款已经构成了犯罪,无论是挪用的金额多少,都是有罪的。挪用公款后归还的确可以缓解其罪责,但仅仅是在判决罚款数额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如果被告人愿意自首并且认罪态度较好,法院可以从轻处罚,但这并不会影响罚款的数量。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罚款数额往往远远超过挪用公款数额的两倍或三倍以上。
第三,对于挪用公款后归还的情况,法院通常会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挪用公款的数额以及其归还的数额等因素,做出相应的判决。如果被告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不愿意开诚布公地主动归还,那么就有可能面临较严厉的判决。
总之,挪用公款后归还并不会减轻刑罚,只能在判决罚款数额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被告人要认真面对自己的错误,尽早主动归还,并采取积极的表现来赎罪,以此来获得更宽大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