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对于公职人员来说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那么,如果发生挪用公款的情况,本人后来又主动归还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呢?
首先,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规定。如果公职人员被证实存在挪用公款的行为,那么可能会被判处刑事处罚。所以,即使在后来退还了公款,也不可能被免罪。
其次,利用公款进行违规操作,也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如果违规行为轻微,可能会受到纪律处分或者罚款等行政处罚。但是如果违规行为严重,其影响可能会极为广泛,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机构的形象和信誉,那么就需要进行更为严厉的处罚了。
最后,如果挪用公款并及时归还,并且能够积极认错、主动担责、积极整改,那么在评估行政处罚时也会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会减轻相应的处罚。但是此类行为仍然是不可取的,还是应该树立自律意识、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在倡导廉洁公正的时代背景下,公职人员应该时刻遵循法律法规,保持职业操守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如果因为疏忽或者其他原因而犯下错误,也应该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对社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