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宅基地条例》规定,宅基地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国家对村民土地承包经营中的集体土地,划归个人或家庭专用并保留其耕种或者居住等用途的土地。换句话说,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或国家承包经营,并划归给村民使用。
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农村宅基地只能划分于所在村庄(乡镇的行政村)的集体土地上,而不能来自其他村庄的土地。
但如果农村宅基地的使用者想要扩大宅基地的面积,可以通过乡镇政府调整、征用或者购买其他村的土地,并将其纳入宅基地范围。不过,这需要符合当地政策、规定,以及法律程序,并经过相关的审核和批准手续。
在实践中,由于农村地区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相对复杂,还有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农村宅基地的具体规定和实践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和变化。因此,需要具体地根据当地的法律、政策和实践情况来进行理解和实践,以保障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