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孩子的母亲通常在离婚或父母双方无法共同生活的情况下被授予独立抚养权。然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年龄标准来规定孩子几岁母亲有抚养权。实际上,这多半会依据法律规定,在离婚或取消婚姻关系时,当事人可以一致通过调解、协议来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如果当事人无法协商一致,法院将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结合父母的经济、工作及家庭情况,来作出判断决定。
然而,通常情况下,孩子年龄在3岁以下,法院倾向于将抚养权授予母亲。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比较小,母亲一般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照顾孩子,而且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性也更强。当孩子年龄大于3岁时,法院则会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及健康发展状况。孩子的精神、身体和情感状况都会被考虑在内,这就要求父母在争夺抚养权时应当以孩子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因素。
此外,如果父母之间存在虐待、懈怠或荒唐行为,法院有权扣除该方的抚养权。如果母亲不能照顾孩子或者将孩子暴力出售、强制拐走,法院也会将抚养权授予父亲或给予其他监护人。总之,法院关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最佳利益应该是父母都需要保障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