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以获取不当利益为目的,将向自己和他人有偿或无偿提供服务、领取的资金挪作他用,情节严重的,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通常是指以单位或者个人的名义进行挪用,其数额大小也是界定罪行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应当不少于5000元。也就是说,在挪用公款时,如果数额低于5000元,即使构成了挪用公款的行为,也不会被视为刑事犯罪,只能依据行政处罚法规进行行政处理,比如受到经济处罚、行政警告等。
并且,数额大小不同的挪用公款罪按照法律的规定也有不同的刑罚。数额较小的通常被认为是轻罪,一般可处6个月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按照情节轻重判处相应的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而数额较大的挪用公款罪则被视为重罪,最高可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总之,挪用公款罪是一项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可能带来法律后果,也要承受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谴责。建议个人和单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公德心,做到清正廉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