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政府机构、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个人挪用、贪污、侵占国家和集体财产、公款、物资和其他财产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决定了其所涉及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5万元(含)以下,属于轻罪,将受到拘役或者管制、罚款的处罚。如果数额较小,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免予刑事处罚。
当挪用公款数额超过5万元以上但不足10万元,属于一般刑事责任,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当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但不足50万元时,属于较严重刑事责任,可能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当挪用公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但不足100万元时,属于严重刑事责任,可能被判处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当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时,属于特别严重刑事责任,最高可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数额的大小决定了其所涉及的刑事责任。同时,为了预防和打击挪用公款违法行为,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管,加强对公款的申报、审核、使用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