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宅基地是指户籍居民在农村自有住房用地上的建设用地,其建设规模、用途、位置、面积等应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规定执行。而房产证则是指购房人购买住房后取得的证明权利,该证明权利一般由国家在住宅所有权交易时颁发。房产证和宅基地是两种不同的权利,需要进行区分。
在农村中持有房产证的人是否能够获得宅基地,主要还是看当地的政策法规。根据201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宅基地条例》,持有房产证仍可以申请农村宅基地,但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法定面积限制。宅基地的面积由国家、省、市规定的标准面积、超标面积、不足标面积、不超过规定建筑面积的面积等。宅基地的法定面积,决定了宅基地的用途、价格、可开发程度等。
第二,符合资格条件。根据《宅基地条例》,户籍居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发放的。因此通过购买住房取得房产证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申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第三,遵守建设用地管理规定。申请人在申请宅基地使用权时应当遵守当地有关建设用地确权管理及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管理制度,及时交付宅基地使用权的占用及使用费,不得违反土地管理法规。
总体来看,持有房产证的人不妨试着去申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但需要注意申请条件及政策法规,以免出现违反相关规定的风险。同时,政策与法规也可能会随时变动,需要随时关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与法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