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抚养儿童的义务,但并没有明确规定离婚后抚养权的归属。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将抚养权由母亲获得的情况较多。
首先,离婚后孩子的生活需要有一个主要抚养者。一般情况下,母亲比父亲更亲近孩子,更了解孩子的需要,可以更好地承担孩子的抚养责任。在审理离婚案件时,法院会考虑到孩子的福利和利益,综合考虑双方的条件和能力,尽可能保障孩子的权益。
其次,以往社会给予母亲抚养权的偏向也影响了现在的法官对案件的审理。母亲往往承担家庭照顾的主要责任,离婚后更容易出现经济困难的情况,因此她们的经济或物质条件被视为更需要得到保障。同时,母亲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孩子,并可以通过灵活的工作安排和家庭关爱制度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冲突。
但是,这并不代表父亲不可能获得抚养权。如果父亲能够证明自己有足够的抚养能力,能够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并且孩子更愿意跟随父亲生活,法院也会考虑父亲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如果双方婚姻关系比较和谐,也可以达成共同抚养协议,共同承担抚养责任,以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利益。
综上所述,离婚后抚养权的归属由法院综合考虑双方的情况和孩子的利益来确定,但母亲获得抚养权的情况较为普遍。无论获得抚养权的是父母的哪一方,都应该以孩子的福利和成长为重要的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