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不正当手段将公共财产转化为私人财产,严重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挪用公款是一种刑事犯罪,必须依法追究刑责。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构成犯罪。具体而言,挪用公款金额在两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属于盗窃罪;金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属于掠夺罪;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属于职务侵占罪;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属于贪污罪。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指公务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公物、公用物品,构成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的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可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二百万元以上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需要提醒的是,挪用公款的性质严重,其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也非常恶劣。因此,无论数额多少,一旦发现有挪用公款的行为,都应该依法追究责任。同时,为了防范和惩治此类犯罪,我们应加强监管和控制,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全面提高国家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