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是指政府为了进行城市的规划建设,强制民居的搬迁并在相应的位置上,建设公共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对于被拆迁的居民,政府需要提供拆迁补偿和安置方案,其中拆迁安置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拆迁安置房是否需要公证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对于拆迁安置房是否需要公证,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法律规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情况下,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从总体来看,公证拆迁安置房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公证能保障权益
当政府提供拆迁安置房时,很多时候居民无法直接去查看其实际情况,很多时候民众对于这个拆迁安置房的情况并不了解,签字或其他手续是比较懵懂的,甚至有一些不良商家会在签字中故意设置陷阱让拆迁者损失利益等。这时候如果进行公证,就可以确保居民的利益不被侵害。
第二、公证可以加强安置的法律效力
如果对拆迁安置房进行公正,可以有效的证明这些房子是政府要赔偿的财产,从而避免出现问题之后争执难解的局面。一旦需要根据安置合同签订的书面合同保障权益时候,经过公证就更能够加强合同的法律效力。
第三、公证可以让所有当事人都知情
进行公证,会使得房屋的证件、合同和其它相关手续得到认可和确立。而在公证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居民和拆迁商店都会知道操作必须被准确地执行,不会给当事人留下任何疑虑或后悔的机会。所以在拆迁安置房签订的时候,最好进行公证,以确保所有当事人都知晓相关事项,毫无保留的彼此合作。
综上所述,拆迁安置房需要公证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人民的利益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如果确实要进行拆迁安置的相关手续,最好可以找专业公证处协助进行相关操作,以达到保障所有当事人的利益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