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协议离婚是一种相对快捷、简便的离婚方式,它遵守民事自主原则,体现了夫妻双方的自由、平等、协商的精神,被广泛认可并得到了法律的支持和保护。但是,如果离婚协议存在一些法律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协议作废。
一般来说,协议离婚需要符合以下的基本条件:第一,双方权利义务明确,不损害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第二,协议内容合法,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三,协议内容公平、合理,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则。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离婚协议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很多夫妻在离婚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协议协商难度较大,也容易出现一些法律问题,例如:
第一,离婚协议内容涉及禁止性条款或违反法律的规定。对于这种情况,一些禁止性条款是有限制性的,例如协议中规定必须禁止对方的转移产权等,这样的条款是无效的,并且有可能使整个协议无效。
第二,协议中的内容不合理或导致另一方权利丧失。例如,一个离婚协议禁止母亲到离婚城市,这样的规定不仅不公平,而且侵犯了母亲的个人自由,同样有可能导致协议作废。
第三,离婚协议存在过错或不公正的行为。例如,协议中一方在离婚协议签署之前向另一方施加压力,使签署协议的一方受到了不公正的干扰,这项行为将使协议无效。
综上所述,只有当离婚协议经过法律程序认证并达成一致,符合法律规定并无任何法律问题存在时,才能够确保协议有效,否则协议作废就是必然的结果。因此,在离婚协议签署前夫妻双方应当谨慎对待、了解并遵守法律规定,以确保协议能够真正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