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最终的惩罚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中国,挪用公款的刑法处罚与挪用的金额有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含)以上的属于犯罪原则上都会被判刑。
以挪用公款12万元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12万元属于金额较轻的刑事犯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的判决结果需要考虑到犯罪的性质、人员的意图和行为等众多因素。
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较为恶劣,例如多次挪用、超过案件认定金额并且给国家造成较大的损失,判刑将会更加严厉。而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超过100万元,将被认定为“特别重大”犯罪,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行为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必须受到刑事法律制裁。此外,还应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追缴涉案资产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12万元的罪犯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刑罚。但最终的判决结果还会根据犯罪的情节和证据的充分程度来确定。无论如何,挪用公款是一种危害社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受到严厉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