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民个人或者家庭依法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统一规划下取得的、用于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那么,农村宅基地是否还属于本人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农村宅基地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范畴。换言之,农村宅基地的建设者与使用者并没有所有权,只有权属,即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相对独立的权利,具有法律保护作用,行使权利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租赁、抵押或出售等行为需要经过村委会、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并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因此,只有在法定程序下,使用权才能得到授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转移。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虽然归属于个人或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者可以随意处理农村宅基地。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保证土地的质量、生产安全、环境卫生等。如果违反规定,将引起严重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虽然属于个人或家庭,但使用权是由国家授权给个人使用的,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在过程中,村委会、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门需要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让使用者在享有土地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和保护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