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一种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的协议,其中规定双方在离婚后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否有法律效果取决于离婚协议的内容和范围。
首先,对于离婚协议的内容,离婚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离婚协议中规定的离婚事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如有违反则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离婚协议中确立的财产分配方案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否则该协议在法律上无效。
其次,对于离婚协议的范围,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协议可以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赡养老人、债务承担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是最为常见的离婚协议内容。如果双方在离婚协议中包含财产分割的具体方案,并且双方均同意该方案,那么该协议在财产分割方面具有法律效力。同样的,如果离婚协议中涉及子女抚养的具体内容,并且满足法定的最低生活保障要求,则该协议在子女抚养方面也具有法律效力。
最后,如果离婚当事人在协商离婚过程中达成协议,但在签订离婚协议之前又发生不可预见事件,导致协议的内容和范围不能符合法律或者公序良俗的规定,该离婚协议也会失去法律效力。
总之,离婚协议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但该协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且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如果离婚协议的内容和范围符合法律要求,则该协议是合法有效的,双方必须依据该协议的规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