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资金用于个人或者非本单位用途,数额较大的行为。
按照这个标准,如果一个人在担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时,擅自将单位资金用于个人或非单位用途,且金额达到1万元5以上,就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的挪用公款罪数额通常比较高,所以如果涉案金额不够大,可能会被认定为其他罪名,比如贪污罪或者行贿罪等。
此外,判断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行为人的动机和情况、以及违法行为对国家、单位和社会造成的影响等。只有在这些因素都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才能判定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