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其犯罪的性质和情节对于刑事处罚的程度及判决的刑期都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如果村长挪用公款行为较为轻微,不涉及较大的公款数额,那么会被认定为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接受行政处罚,例如罚款、警告、责令退还等处罚。
但是,如果村长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性质严重,例如涉及挪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这种行为将被认定为刑事犯罪行为。据中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行为,属于非法占有罪,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达到了一定程度,将被认定为犯罪。
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行为将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具体来说,如果该行为的数额在1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0万元,则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该行为的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500万元,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该行为的数额在500万元以上,则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村长挪用公款几个月算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涉及的公款数额较大,性质恶劣,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需要接受相应的刑事处罚。因此,在担任公职人员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滥用职权挪用公款,切实维护公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