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地区,村集体按照农民家庭实际需要,在农民集中居住区或其他土地上,为每户农户规划或划分的,有无房屋的土地,即农户生产生活自用的家庭住宅用地。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下,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问题日益凸显,但确权并不容易。
首先,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问题上,有土地权属不清、纠纷复杂等难点问题。在农民中,尚存在着权益意识落后、法律法规意识不强、缺乏土地知识等现象,这些不利因素会影响到农村宅基地的确权。
其次,农村宅基地确权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撑。 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宅基地条例》的出台,确保农村宅基地的合法使用,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利益。但地方条例并不一定都能完全践行,因此国家应在政策层面建立基地的登记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尤其是完善公示、听证、诉讼等方面制度。
最后,在确权方面,政府应该承担主体责任和配套保障责任。政府部门应在资料收集、审核、发布、公开等方面进行配合,承担主体责任,确保政策落实。另外,在确权过程中,政府需要协调各方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互换和配合,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且在确权后还应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配套措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
总之,国家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努力,支撑法规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层次的教育和运动来解决,但同时政策落实和配套措施也不能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