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用于居住的土地,通常是家庭宅居的基础,是农村户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宅基地的规划和使用也愈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城乡经济转型的需要,许多农村宅基地需要进行动迁安置,这是一个分阶段、分措施的过程。下面是一些建议。
首先,开展政策宣传教育,拟定详实的动迁安置计划及政策补偿方案,确保动迁过程的透明、公正、公开。政府部门要在确定动迁安置计划的过程中征求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动迁计划和安置政策。
其次,明确动迁安置负责人和专职工作力量,具备丰富的社会管理和政策解读经验,能够熟练运用手中的资源协调社会各界、调解社会矛盾,具备多元化的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注重群体性、大规模性的动迁安置设计,确保是从整体上考虑农民的集体利益,在安置过程中要尽可能保障农民的共同利益,建立并完善组织团结的自组织机制,依据其组织方案建立宅基地集体所有制以及集体资产管理机制。
第四,保证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双方的利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确保农民的利益在动迁安置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同时,为了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应制定多种形式的补偿方案,如改善居住条件、增加行业转型培训、提升脱贫致富能力等。
总之,农村宅基地的动迁安置涉及的人口众多、涉及区域范围广、涉及政策多,因此应该是一个聚集了各行各业、知识渊博的专业人才,共同协调组织各项具体工作的综合性活动,最终实现动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