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析产是指宅基地的所有权被分离出去,与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分离。而这种操作有利于农民家庭收入的提升和村庄土地的整合。那么,农村宅基地析产怎么办理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前提条件
1. 集体所有土地的宅基地已经办理了确权;
2. 宅基地分离后未超出宅基地的规定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
3. 涉及到宅基地的子女应年满18岁以上。
二、办理流程
1. 双方协商:发起析产的申请人应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确定宅基地分离方案,并在村委会公示7天。
2. 提出申请:向乡镇政府农村土地管理所(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手续,包括申请书、宅基地使用证、土地证、身份证等手续。
3. 审批程序:申请被受理后,县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批,并在30天内作出决定。
4. 支付费用:在审核通过后,申请人应支付相应的费用,包括宅基地分离产生的土地使用权变更工本费等。
5. 完成登记:缴纳相关费用后,乡镇政府农村土地管理所(或街道办事处)会将宅基地分离的产权登记办理完毕。
6. 领取证书:分离完宅基地的产权后,申请人需要在10个工作日内到乡镇政府农村土地管理所(或街道办事处)领取宅基地分离产生的新土地证和宅基地证。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析产会涉及很多流程和手续,所以需要申请人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相关部门会审核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而且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注意提前公示,协商方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等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操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