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夫妻出现无法维系婚姻的情况时,他们可以选择通过法院离婚协议的方式进行离婚,此时协议中的条款是否能够生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我国,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协议需要向法院提交以实现法律上的效力。然而,离婚协议的生效并不只是简单地签署协议后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当双方签署离婚协议后,需要向法院提交离婚协议书,由法院对其进行审查并确认协议的合法性。法院会对离婚协议内容进行审查,如果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或子女抚养等方面的事项,需要考虑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双方的离婚协议不符合法律规定,法院有权拒绝进行审核和确认,需要双方重新协商并签署新的离婚协议。
其次,对于协议内容的执行,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如果在签署离婚协议时,存在一方利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对方签署协议的情况,该协议的效力只有受到限制或者是被认定为无效的结果。因此,双方在签署协议时一定要真实意愿,协商平等,有意义的合作框架,才能确保协议的合法性。
最后,审判机关会要求夫妻双方就离婚财产及子女抚养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再进行确认。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裁决。这说明,虽然离婚协议在签字之后可以发挥实际效力,但是它并不是绝对的,仍存在可能会受到法院的裁决和调解。
综上所述,夫妻双方的离婚协议签字虽然是离婚的必要步骤,但是生效仍需满足法律规定的审核、合法性、平等协商等条件。在离婚协议签字之前,夫妻双方应该多方面的了解个人权利和义务,合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依据法律规定合理地维护自身权益,确保离婚协议具备实际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