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挪用公款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它涉及到公共财产的利用和滥用,违背了公权力机关的职责,损害了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权益。因此,挪用公款是被法律明确禁止的,如果有人挪用了公款,那么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和罚金。
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的罚金数额是根据所挪用的公款数额而定的。在我国的《刑法》中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那么,如果挪用公款400万元,根据《刑法》的规定,罚金数额是不少于挪用金额的一倍,即不少于800万元。同时,还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取决于犯罪情节的轻重和影响的严重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执行中,罚金数额并不是固定的,它可以根据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犯罪情节等因素作出相应调整。此外,如果被告人有退赃情况或者主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罚金的数额。
总之,挪用公款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犯罪者来说,除了面临刑事处罚外,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罚金责任,这是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和对犯罪行为的严厉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