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挪用公款,在财务上的定义是指将有关用于公共事务的资金转移或者占为个人或非法使用的行为。财务挪用公款的常见手段如下:
1. 贪污行为。某些公共事业单位或者国家机关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往往涉及资金流转,这就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通过伪造文件、虚构项目、盗用发票等手段,将公款转移到个人账户或非法用途。
2. 假设借款行为。进行财务挪用公款的人也可以通过假设借款来进行隐瞒。通常,这种人会虚构或者抗制假的借款证明或借款协议,将公款转移到个人账户。
3. 调换账目行为。财务挪用公款者可以通过伪造账目,将公款转移至非法账户。这种行为往往涉及在会计表项中进行价格调整、公款调整、预付账目扣除等。
4. 使用模糊经费行为。一些公共单位常常会为员工配置一定经费用于开展日常工作,但有些财务人员会有意模糊这些经费的使用范围和金额,将其挪为个人用途。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行为,对行政单位和社会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需要高度警惕。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应当承担重要的责任,始终保持诚信和廉洁,履行好维护公共财产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