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行政机构使用的公共财产被个人挪用、私分、盗用等行为。挪用公款违法行为性质严重,犯罪情节恶劣,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挪用公款入罪后判多久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情节轻微的,应当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情节较重的,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犯罪情节严重程度,挪用公款罪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但是情节特别严重,罪行极其恶劣的,可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在挪用公款犯罪中造成重大损失和后果的,一般会判处较重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挪用的数额大小、挪用的目的和用途、挪用的时间长度、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比较大,且已经挪用多年时间,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判刑会比较重。
总体来说,挪用公款违法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判决时,法院将根据罪犯的犯罪情节、所挪用公款的数额、挪用时间和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判决,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